close
D少昨天長滿了紅色的斑塊,
陳媽還以為他吃了我們醫院的藥,產生了藥物過敏
害我猶豫了一下,在晚上的時間撥了手機給小兒科張主任
其實我除了覺得不好意思在非上班時間打給他之外,還很注意用詞,怕讓他誤會我是在說開藥有問題…
還好主任很親切的回答我所有的問題,叫我不要擔心,小孩不方便帶的話,就拍照給他看,D少出的疹子如果不癢,沒有繼續發燒、活動力沒有下降、食慾跟之前差不多的話就應該是嬰兒玫瑰疹。
今天早上一來上班就接到他從機場打來關心的電話(他要出國)。真是「究感心」啊~~~(主任,感謝你!)


頭上的紅疹


細看的小花貓臉

連肚子都是

背上也有


這是自由時報的網站上找到的資料
請大家參考


關於嬰兒玫瑰疹
文╱吳肇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10/life/medicine-1.htm
嬰兒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 一歲的兒童最容易感染,發燒的症狀常會讓家長慌了手腳, 其實它是一種良性疾病, 只要接受正確的退燒等症狀治療, 等到出現玫瑰疹時, 就表示病情已經進入尾聲。
 十一個月大的小沂,出生後「頭好壯壯」,健康情況良好,預防注射及生長曲線一切正常。但最近三天連續發高燒,體溫約攝氏三十八點五至三十九度間,僅有輕微的乾咳與鼻水;原來一餐可餵完一碗稀飯,因胃口不佳而完全不吃,只願意吸食母乳。


 小沂的爸爸是個急診室醫生,發現小沂除了發高燒外,在給予塞劑退燒後,活動力正常,身體檢查也無異狀,所以就安慰小沂的媽媽,應該只是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兩、三天並無大礙。


 在小沂第四天明顯的畏寒、發冷及發高燒至攝氏三十九點五度後,爸爸的專業受到媽媽強烈的質疑。只好在發燒第四天時,帶小沂至急診室接受身體檢查、抽血及驗尿檢驗,結果一切正常。媽媽半信半疑的只好接受「無大礙」的結論,回家後,讓寶寶服用退燒以及開胃的藥劑。


 第五天,小沂的高燒還是沒退,把媽媽嚇壞了,但爸爸觀察,雖然小沂仍持續發燒,但退燒後的活動力正常,並無脫水或其他異常的生理現象,很有可能是好發於約一歲大嬰兒的「玫瑰疹」,建議再等一天,若出現典型的紅疹,答案就揭曉了。


 結果第六天早上,小沂的身上、頸部及臉上果然佈滿紅疹,也不再有高燒了,這就是常會嚇壞父母的週歲前考驗—典型的「嬰兒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主要為疹病毒第六型最常見。整年都可發生,但在春秋兩季較多。發生的年齡以六個月到三歲最常見,尤其以一歲左右最多,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一般為終身免疫。


 玫瑰疹是常見的幼兒良性感染疾病,發高燒溫度可高至攝氏三十九至四十度,通常持續三至五天。當高燒的時候,小寶寶的活動力也都還好,也可能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頸部的淋巴腺或許有一些腫大的現象,有的小寶寶也有瀉肚子情形,身體檢查則沒有明顯的異常特徵。



 但感染到玫瑰疹時最常發生的困擾是熱性痙攣—即小寶寶因為高燒所引起的抽筋,熱性痙攣是幼兒因發燒合併神經症狀,多發生在六個月至五歲的幼兒,這一個年齡的小寶寶因為腦細胞的發育還不完全,所以高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腦細胞不正常放電而引起四肢突發性的抽筋,父母常會為此嚇得不知所措。



 玫瑰疹最大的特性就是高燒退時同時出疹,當出現許多玫瑰紅似的紅斑丘疹,二至三毫米大(軀幹部較明顯)時,往往也宣告該病進入尾聲。紅斑丘疹開始起於軀體,疹子向臉部、四肢延伸,此時小寶寶並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現象。大約一到二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身體上不會像得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皮現象,也不會留下疤痕。


 正常嬰兒得到玫瑰疹,不會有任何併發症,也沒有預防的疫苗。對抵抗力較差,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幼嬰,才可能有較重的併發症。



 嬰兒玫瑰疹在疾病初期持續的高燒又診斷不明,使家長產生嚴重的不安、慌亂甚至歇斯底里,即使父母身為醫療專業人員也難以平常心面對。在疾病初期未能確定究竟是何種疾病之前,在醫師指示下,做適度的症狀治療及退燒,不濫用抗生素,避免一再更換醫師,應是家長面對此常見疾病的正確態度。


(本文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內科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kleb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